在全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唱响构建和谐校园的主旋律。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一所高校的和谐也应体现为和谐的校园文化精神。
和谐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以民族文化为底蕴,以外来优秀文化为补充,并以充分体现人文内涵为价值取向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高雅文化。从文化形态分析,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容表现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应从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师资队伍、教风学风、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几方面着手,而学生是整个教学中的主体,是各种文化的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不能称其为校园文化,故凝聚各方力量,引领高校学生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
学生文化作为和谐校园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构建和谐校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1.构建和谐校园,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培育和发展学生文化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党发展观念的转变,也是我国发展战略的调整。构建新时期的和谐校园,就要把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贯彻到具体实践中,其中之一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甘于、乐于为祖国事业奉献的未来接班人。因此,加强高校学生文化建设,既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需要,也是使学生群体和个人获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保障。
2.构建和谐校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培育和发展学生文化
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群体,他们在社会角色、知识掌握、价值观、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接受能力都相对强,对新生事物的掌握更具有优势。随着知识经济大潮的兴起,社会文化发展开始出现一些反哺的现象,很多领域是学生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他们所追求的生活往往带动社会生活的更新和转变,学生文化对校园形成文明和谐的新风尚起着推动和导向作用。
3.构建和谐校园,广泛凝聚学生力量,需要培育和发展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构建新时期和谐校园,需要用先进的、健康的、向上的、开放的文化观念、文化现象、文化作品、文化方式来感染、影响、带动学生,占领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共创新风尚,从而提高素养,提升品位,为构建和谐校园献计献策、尽心尽力。
4.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需要培育和发展学生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人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学生时期,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里,一方面,学生的成长发展对文化的需求更为强烈;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形成的经济社会结构多元化,使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心态也呈现多元化。学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释放情感、了解自然社会,学生文化也正因其为学生的喜闻乐见和显著的实践效果,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原因,学生文化建设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学生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受个性化、实用化、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当代学生容易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忽视纪律与约束,在追求实用的同时淡漠了理想与信念,在认识多元化的同时降低了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当今学生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困惑与问题,如政治认同感淡漠、社会责任感降低、道德行为失范、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等,这大大影响了学生文化的建设。
高校扩招后,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管理力量,制度建设都存在着巨大压力,各高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学校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扩建和引进人才弥补师资队伍的不足上,这些都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也正因为此,学生扩招使得学生管理队伍相对紧张的现状没有很快缓解,从事学生文化建设活动的专职教师力量不足,形成了各高校对于主动进行学生文化建设精力、资金上的紧缺。
在当前的学生文化建设中,学生文化的载体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不成系统的活动,这样使得学生在学生文化建设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各种文化活动往往靠“组织”进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相比较而言,高校更加关注设备、设施等硬件的建设,而对营造良好的学生文化环境重视不够,从学生的角度说,学生对学生文化的关注度也不够。这对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学术水平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
高校学生文化建设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工作者是主力,但构建和谐的学生文化,还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高校“关工委”是由离退休和在职教工组成的一支特殊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他们在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建设中颇具优势,是和谐学生文化乐章中不可或缺的激昂音符。
“关工委”的老同志历经风雨,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同时也凝结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他们能以自己的先进思想感染学生。“关工委”的同志们绝大多数是老党员、老干部,历经千锤百炼,他们的政治思想过硬,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能够为青年人把握方向。“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人生阅历十分丰富,许多老同志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他们的现身说法,对青年人起到示范作用,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
1.在交融中学习借鉴,在碰撞中扬弃升华,加强高校学生德育文化建设
“关工委”的同志们德高望重,经历丰富,只有把他们请到学生中,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才更容易受到启发。因此,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以党团组织、学生社团为教育基地,以重大节日和各项教育活动为契机,请老同志们为大学生作辅导报告,与各班级团支部开展挂钩共建活动,根据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的特点,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用老同志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也可以变换多种形式,比如成立学生记者团,对老同志们进行革命经历的采访,与老同志们共同探索,形成互动,找到革命事业与现代社会中热点问题的最佳结合点,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高校学生德育文化建设。
2.依托学术人生,指导学风建设,加强高校学生学习文化建设
对于大学生而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让大学生摆正学习的位置并以最科学的方法学习是学生文化中最核心的一件事。对此,可以邀请“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做学风建设的顾问,以“学术人生”系列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出发,通过对老同志进行采访,与老同志进行座谈,请老同志进行学术指导等等方式,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同志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术涵养。
3.提供实习机会,加强实践指导,加强高校学生实践文化建设
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经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身在象牙塔内的学生涉世未深,独自走出校园实践容易上当受骗,实践面也相对较窄,大多数高校提供的勤助岗位专业性又不强。关工委的老同志们社会阅历丰富,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专业领域有很大的建树,同时他们的社会关系也很广泛,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力量,为大学生介绍一些和专业有一定关系的实践机会,同时给以相关的实践指导,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实践的锻炼。同时为了拉进“关工委”与大学生们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所长,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回报之情,大学生在聆听老同志精彩讲座的同时,也可以与老同志共同学习新知识。如学生可以为老同志讲解计算机、英语等新知识,通过给老同志们上课,亲自感受那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同时也能感到自身价值的提升。
4.老少结对子,生活中互帮互助,加强高校学生生活文化建设
高校学生生活文化包含的范围很广,比如文娱体育文化、心理卫生文化等等。关工委老同志们生活俭朴,生活习惯良好,可以为学生树立好典范;思想深刻,对问题分析得鞭辟入里,可以作为学生的心理老师和谈心朋友。学生精力旺盛,可以从多方面为老同志们提供服务。比如许多退休老同志在生活上有许多不便的地方,有的腿脚不方便,有的子女不能经常在身边照顾,有的老年丧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就要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为老同志过生日,陪老同志们出去郊游散心,与老同志们共同组织文体节目等等。一方面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慰藉老人的心,让老同志们感受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够与老同志更加直接地面对面,通过与老同志的沟通交流,亲眼目睹老同志们俭朴的生活,消除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思想隔阂,老同志们也能尽快把握年轻一代的思想,以帮助年轻人解除一些思想上的困惑。
构建高校和谐学生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内容需要不断地丰富、发展和更新。能够调动起各方面的力量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我们要充分发挥“关工委”老同志的优势,通过学生与老同志们多方面的接触交流,从学生文化的不同侧面如德育文化、学习文化、实践文化、生活文化入手,用时代的要求审视,用发展的眼光研究,用改革的精神推动,共创和谐的高校学生文化。
(casino365sport365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