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团团长王辅成同志事迹(来自天津教育报的报道)
一位用行动讲述荣辱观的老者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天津师大关工委副会长 王辅成深深为“精神回归”而振奋,同时感喟国家领导人的高屋建瓴。他再次找到了精神卫道的力量。
人们早已记不起王辅成曾任市环卫局副局长的身份,也忘记了他就是当年那个参加过首都劳动节表彰的市劳动模范。提起眼前这个 66 岁的清瘦老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下简称“三观”)讲座。从中学到大学,从机关到街道,一年 40 多场,十年 400 多场的“三观”讲座让人记忆犹新。让人惊讶的是,在市场经济打磨人们的心灵、大学思品课普遍遇冷的尴尬中,王辅成的“三观”讲座却能场场爆满,并每每有人潸然泪下。王辅成在人们的印象里,是刻着老一辈人的精神印记,却自如地行走在新时代的长者。他的行事为人本身就是一部“活讲义”。
王辅成讲的“故事”让人感动
偌大的教室挤满听众。王辅成如时站上讲台,一开口,先对自己约法三章:“一是站着讲,以体现对大家的尊重;二是背着讲,以收到好的效果和体现我对自己要求的严格;三是不计报酬的讲。如果非给不可,我就将这些钱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希望工程、慈善事业。”顿时,台下掌声四起,久久未平。
这样的场景从王辅成十多年前“三观”巡讲时起,不知重复了多少回。“不坐着,不拿稿,不计报酬”的自我约法三章成了王辅成讲“三观”的开场白。
1994 年,告别市环卫局领导岗位的王辅成来到前天津教育学院做了一名局级巡视员。这一年,他的“三观”义务巡讲也正式启动。从中学到大学,从街道到机关,从天津到外地,一讲十几年,连讲几百场,一直讲到退休。退休后,王辅成正式担任师大关工委副会长,巡讲更多了。
有人说,这年头思想政治课难讲、更难听,中学政治课,大学思品课让人憷头。但王辅成的“三观”课却讲得热火朝天,听得激情澎湃。一次,王辅成应邀到北京中国传媒大学讲“三观”,途中堵车晚了一个钟头。赶到时,容纳上百人的阶梯教室仍挤得满满的,学生们已经等了两个多小时。然而,经过王辅成“压缩”后的讲座仍深深吸引了学生,令听众意犹未尽。讲课结束时,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几百场讲座,几乎每场都有人落泪。天津师大外语学院 04 级学生纪妍彦说,他讲到动情之处,我们中的许多学生都流泪了。那份感动由不得你不流泪。有人说,这年头儿,听政治课能让人掉眼泪真是太不容易了。
“主要是故事感人。‘三观'课不讲大道理,主要讲生动真实的例子。”王辅成这样归纳讲座的“成功三宝”:格言 + 诗句 + 故事。“把哲理融入古今中外、古往今来的事例中,不能空讲枯燥的大道理。就像吃肉,要佐以能勾起人食欲的作料。”王辅成在准备这些讲座时,下了大功夫,并且边讲边改。那份使用长达十余年的讲稿不知被他改过多少次了。
他把“三观”中的人生观分解成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10 个方面,即价值观、生死观、公私观、苦乐观、道德观、义利观、恋爱观、美丑观、荣辱观,把自己十多年来从内参、报刊、杂志、广播等收集、摘抄的故事和格言当作“作料”添入其中,让听者在细品慢咀中体味其绵绵香余。
他的故事中有前苏联飞行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的“英雄诀别”;有叶挺新四军的“金钱风波”;有列宁的四个卢布;有毛泽东的衣食住行;有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吃鱼舔盘子;有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当然,也讲学者“宁在日本把碗刷,不在中国当个科学家”的悲哀;讲为骗保险制造大连空难的某大学物理系硕士生;讲广东的日本“买春团”;讲贪财弑母的青年农民;讲出卖国家利益的空军少将;讲“我奶奶要是慰安妇该有多好”的小学生荣辱教育的缺失……
尽管讲课不拿稿,但王辅成备课的教案极丰富而细致。一沓稿纸订成本,牛皮纸封面上写着标题。每一“观”都有若干个故事、格言,黄色荧光笔标着的是正面事例,红色标的是反面事例。一次讲座下来常常是两三个钟头,而听众总是嫌时间过得太快。有人评说,他讲“三观”课就像中国版的“心灵鸡汤”,王辅成很谦虚,“我只是要求自己讲‘三观'要有高度、深度、广度,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天津师大播音主持专业的苑丹说,听了王老师讲的这些具体感人的事例后,我们对荣辱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理解“八荣八耻”的具体含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王辅成的故事比他讲的故事更让人感动
王辅成说:“每当我把约法三章告知听众,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掌声,我都深深感到这是他们对高尚道德的期盼、向往与赞美。听众要的是平等,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三观'说客,是无法让‘三观'深入人心的。只有把真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机结合起来,讲‘三观'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所以,有专家评价,王辅成往课堂一站,只字未言,已是一堂课。
从 2003 年下半年至今,除义务讲座外,王辅成捐出全部讲课费 28000 元。去宝坻讲“三观”课,听说一位老师因为换肾,加上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境十分困难,王辅成当即掏出 1000 元;汉沽一位老师因患癌症,治病困难,王辅成寄给他 1000 元;听说白芳礼老人晚景凄凉,王辅成以师大关工委的名义为老人送去 1000 元;学校团委组织洪战辉研讨会,有两名贫困生在会上发言,王辅成当即拿出 2000 元资助他们;听说宁夏贫困地区的一所小学师生生活困难,王辅成又寄去 1000 元……
这个捐助清单是记者从师大老干部处了解到的。
王辅成出门讲课从来不作出租车,甭管多远,一律乘公交车。有一次在一所学校讲完课已是晚上八点多,校方想打车把他送回家。经过再三推让后,一向性情温和的王辅成急了:“你们要是再坚持给我打车,我下次就不来了。”
严于律己、诚信守时是他的又一特点。王辅成的时间观念很强,除有特殊的客观原因外,不管去哪里讲课,他从不迟到。
王辅成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病怕累、怕凉,可这两样恰恰让他全占了。这个副局级巡视员至今仍住在那间 38 平米的旧式单元房里,而且是六楼顶层,今年冬天才刚刚安上暖气。真有一些不相信的学生前来“实地考察”,一看,果然是“寒芦草舍”。他的老伴难免觉得委屈、寒掺:“自己的生活还没改善呢,先救济别人。”可王辅成倒坦然:“我只是捐出了讲课费,还没把工资拿出来呢,这太一般化了,算不得什么。”
天津师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会长宋智勇说,王老师最近给我们研究会搞了一次荣辱观讲座,他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在电话里和他联系讲座时,考虑到师大新校区交通不便,我代表主办讲座的研究会请他来时打一辆出租车,车费由研究会报销。但是,那天来时,王老师还是乘公交车来到学校。讲座还没开始,就让我们对这位老者心生敬佩之情。
让学生们倍受感染的不只是王辅成讲的故事,还有王辅成自己的故事。
王辅成过去的故事
当王辅成悉心准备“三观”讲义里的故事时,“王辅成的故事”却在学生中不胫而走。从教师到市劳动模范,从局长到义务讲课人,学生们从王辅成的大半生中,找到了那棵深植于老一辈人革命信念土壤里的“标杆”的根,也真正明晰了“三观”的要义。
王辅成原本是一名教师。上个世纪 60 年代,知识分子走学马列、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当时社会上宣传学习劳动模范——掏粪工人石传祥,王辅成每周日都组织学生去当时南市一带的旱厕拉粪。粉碎“四人帮”后,这项活动大家都不搞了。可是“只要认为是对的就坚持到底”的王辅成仍然继续着这项义务活动。 1976 年大地震,市里到处搭起临建篷。市领导找到曾是市级劳动模范的王辅成:“以你这种工作热情,一定能使天津市的环境卫生有一个彻底的改观。”王辅成压根也没想到掏粪竟能让自己走上市环卫局副局长的岗位。
王辅成说,他平生最敬佩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吴运铎。前者是景仰,后者是“士为知己者死”式的惺惺相惜。就在他上任市环卫局副局长这一年,王辅成在北京开会期间见到了有“中国保尔”之称的吴运铎。那是 1982 年“五一”劳动节,王辅成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精神文明代表大会。会上,他见到了坐在前排的吴运铎。后来他回忆说,当时根本没有“追星”、“签名”一说,但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拿着笔记本走了过去。“请您给我签个字吧。”“写什么呢?”“就写您的书名。”于是,吴运铎在王辅成的本上郑重写下一行字:“把一切献给党”。就是这六个字,成了王辅成的座右铭,也定下了他后半生的基调。
王辅成上任后,曾主管市环卫局的分房工作。一套套豁亮的单元房分出去了,可王辅成依然住在一套 38 平米的旧单元房里。有人不解,王辅成借用了方志敏的一句话,清贫不是共产党员追求的目标,但对于一个手中握有权力的共产党人来说,这份清贫,却让人们更透彻地看到了他的心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句话,更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做。十几年来,王辅成面对种种不良社会现象越来越感到不安,也遇到过种种尴尬和无奈。“我对一些事看得太重,还是学校更适合我。”最终,王辅成要求回归教育系统的愿望得以实现。也就在这时,“三观”巡讲的念头在王辅成的脑里日见清晰、坚定,一直到退休。退休后,王辅成始终在“三观”巡讲的路上匆匆独行,乐此不疲。
与王辅成共事多年的人们说,其实他讲荣辱观、价值观不必举别的例子,讲讲他自己的经历就行了。但是,王辅成很少在讲座中提及自己。
王辅成今天的故事
尽管年近古稀,王辅成却依然“行”得神采奕奕。 66 岁的王辅成讲课、说话没有语病,也很少有“恩、啊”的语气停顿。大量丰富的信息,他叙述起来有条不紊,还能准确背下大段经典文章和古典文学名著的片段,让听者叹服。
退休后,王辅成依然保证每天 5 、 6 小时的学习时间。早上起床后,先练一段智力体操,然后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背诵规定的内容,下午是大量阅读和摘抄。王辅成把每天的学习内容编成一段顺口溜:一篇古文一段骚,一组格言一段操,一首诗词一支曲,一个故事记牢牢。王辅成说,这样的背诵可以丰富“三观”的讲课内容,更主要的是磨练意旨。从先秦至清朝的大小诸国、世界 234 个政区、中国 56 个民族、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古代散文、诗经、屈原的《离骚》、 120 回的《三国演义》、红楼梦的相关诗词,他每天都会分批分拨地将需要记忆的内容熟练背诵。他不仅能快速背诵出伟人们的语录,还能说出语录的字数和书中所在的页数、行数。这就是王辅成为什么能够出口成章,为什么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为什么能准确无误地叙述每一句格言的原因。“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王辅成为自己的勤奋加上这样的注脚,人们却从注脚中品出了别样意味:王辅成的讲“三观”;讲“三观”的王辅成。
王辅成说,他做事就像他的名字——辅成,辅助别人成功,退休后还能做些有益于别人的事情也是一种有效生命的延续。
60 岁生日,王辅成是在市委党校度过的。他即兴写了一首八句诗。此后,这首诗便成了每次“三观”讲座的“豹尾”,也成了他退休后生活的“凤头”,更诗化了王辅成的“三观”——
只有挣脱庸长的羁绊,才能挣脱魔鬼的纠缠。
只有超越了自我,才能超越肤浅。
光有胜利而没有眼泪,不是真正的富有。
古往今来,幸福的组成部分中总是包含着遗憾,
宇宙浩淼,惟独并不存在完美,
如果非要说有,至多也是瞬间的永恒和永恒的瞬间。
有的人尽管攫取到全部的名、利、禄、情,却不得不在极度疲惫中和愧悔的内疚里长喘和抖瑟。
有的人虽然仅仅得到了一片绿叶,然而他们却拥有了整个春天!
|